微微颔首,看向在场的所有人:“今日所赐,不仅是王赐,也是你们共同努力的成果。希望各位在以后继续努力,大家同心协力,共同为大王效力。”
在这喜庆的气氛中,胡县令感慨万分,而武阳等人则心头激动,所有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。
“钦使大人,远道而来,实在是辛苦了。”胡县令微微躬身,语气恭敬,却丝毫不失热情,“本县虽地处偏远,但也尽力为您安排了些许简单款待,还请大人不必见外。”
钦使眼中闪过一抹满意的神色,轻轻摆手:“不必多礼,胡县令治县有方,方中县百姓安居乐业,听闻此地民风淳朴,我自然要来一叙。”
胡县令见状,立即指示家丁安排酒席,笑着对钦使道:“大人劳累一天,一定饿了,且请随我们共饮一杯。”
酒宴在热烈而礼貌的氛围中进行,大家举杯共饮,气氛渐渐放松。钦使与胡县令谈论着方中县的治理,时不时投去几句赞许。武阳和赵甲五人虽是座上宾,但也只是静静听着,偶尔回应几句,以示尊重。
饭后,钦使准备离去时,胡县令命人取出一个精致的木盒,里面放着几枚金银珠宝,送到钦使面前。
“这些微薄之物,实在不足以报答钦使大人的辛劳,但若钦使不嫌弃,便请笑纳。”胡县令恭敬地说道,语气依然谦卑。
钦使并未拒绝,微微一笑:“胡县令心意可嘉,这些不过是区区小事,且不必过于见外。”
“下官一点心意,还望钦使大人莫推辞。”
随即,钦使大人起身,对胡县令一拱手:“既然如此,那便多谢胡县令的盛情款待,日后想必胡县令定会大有成就!”
说完,钦使便告辞离去,身后跟着几名侍卫,消失在县衙的大门之外。
待钦使离开后,胡县令依然显得非常高兴,他转过身来,对武阳六人道:“诸位辛苦了,感谢你们在这次行动中的大力协助,尤其是武阳,果然是英雄出少年,方中县能有你们,实乃幸事。”
武阳微微一笑:“胡县令过奖了,若非有您的支持,我们如何能顺利剿匪?”
“我们只是各司其职,大家同心协力罢了。”胡县令谦虚道。
武阳点了点头,心中却并不完全轻松。他知道,方中县的平安只是暂时的,眼前的这一切,也许只是表面上的和谐。若干年后,这份荣耀是否能继续维持,谁又能预料?
“胡县令,”武阳开口打破了短暂的沉默,“有件事我们也得先行告知您。我们六人需要回幽岷山一趟,向师傅杨不拙复命。”他没有直接说原因,因为他明白,胡县令也并未对此有过多的疑虑。
胡县令显然并没有反对,他微微一笑:“嗯,我听说杨不拙先生可是一位非凡的高人,既然你们去向他复命,自然是需要些时间。若你们一切顺利,尽早归来便是。”
武阳和赵甲五人相互交换了一眼,心中明了。“多谢胡县令的理解。”武阳拱手行礼,“我们定会尽快赶回来,协助县令处理余下事务。”
“好,既然如此,你们便赶紧去吧。”胡县令爽快地答应了,“我会安排好一切,你们放心。”
武阳、赵甲、钱乙、孙丙、李丁和谢戊这六人,从方中县忙碌的事务中抽身而回,踏上了通往幽岷山的归途。一路上,武阳的心情一直较为平静,然而他知道,自己所经历的这一切,才只是一个开始。
在山路上行走了整整一天,六人终于到达了幽岷山脚下。熟悉的山景、清新的空气,给人一种温暖的归属感。天色渐晚,渐渐转入夜幕,幽岷山的巍峨显得愈加深沉与安静。
这一次,武阳心中所怀的,不仅是对任务的完成的满足,还有对未来的深思。进入山中后,六人一路无话,最后还是来到了杨不拙所在的那座简朴的草屋。
屋内,杨不拙正在案前研读古籍,他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悠远与睿智。看到武阳他们进来,杨不拙微微抬起头,眼神依然清澈,仿佛早知他们归来。
“回来了?”杨不拙微微一笑,语气温和,“如何,方中县的事情处理得如何?”
武阳拱手道:“回禀师傅,刘师爷与刘小川已被问斩,方中县的山匪问题终于得以解决。胡县令得到了朝廷的嘉奖,而我与赵甲五人也受到了表彰,被任命为方中县的统领及伍长。”
杨不拙沉默片刻,目光扫过武阳身后的人,见赵甲五人也都面带笑容,神情中透露出一丝自信,便轻轻点了点头。
“不错,方中县的剿匪任务,你们办得不错。胡县令虽有治县之能,但若没有你们的助力,恐怕也难以收获这样的功劳。”杨不拙话语中带着一丝欣慰,“这些年,方中县的山匪问题始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,你们的表现让朝廷对方中县的治理大为改观。